成考历史《宋明理学》考试真题探源
来源:www.shandong-edu.com 时间:2021-01-13 16:05:47 作者:山东成人高考
考情揭秘
近几年高考加强了对宋明理学的考查力度,多结合史料阐释宋明理学中的思想观点,考查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从考查角度看,试题既强调对宋明理学家具体思想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也强调从宏观上把握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及特点。
题型1.宋明理学家的思想
【真题1】(2014·新课标全国I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真题探源】朱熹还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思路点拨】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但要求人们应泯灭自身的欲望,追求至善至美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
【答案】D
【解题通法】
用宋明理学的特点解读材料题
特点归纳法归纳出宋明理学的特点,从而用以解读材料题。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题型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真题2】(2016·海南单科)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真题探源】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这就是理学。
教材:他(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思路点拨】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起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答案】C
【解题通法】
从历史细节入手,正确解答“反映”类选择题
仔细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试题最后切入的角度,我们会发现很多试题有“反映了”“反映出”的字眼,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对此研究后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此类试题多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问题的切入点往往很小,多通过一些历史的细节考查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社会背景。试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反映”所体现的现象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考查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解答“反映”类试题,要注意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把材料信息所反映的细节问题,放到相关的历史大背景下去思考,需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同时要密切注意同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把材料信息放在相应的教材背景下考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