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历史《宋明理学》考场失分防范
来源:www.shandong-edu.com 时间:2021-01-13 16:05:47 作者:山东成人高考
易错一、对“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
【考例】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者共同之处理解有误。反省内心与探究万物都可以明理。而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只是被后天的欲望蒙蔽了,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正解】B
【易错诊断】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反省内心,但两者的实质相同,都属于“穷理”的方法。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的“发明本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人的善性或美德,被后天欲望蒙蔽,因此需要“穷理”,反省内心和格物致知皆可明理。
易错二、因忽视限定条件而导致误选
【考例】“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知行合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忽视限定条件“程朱理学”。“知行合一”属于王守仁的主张,故D项错误。“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A项正确。
【正解】A
【易错诊断】“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在认识论方面提出的主张。他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