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考试 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平台
一、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结构提纲,并找出起过渡作用的词、句,看看本文过渡有何特点及作用。
【答案】课文提纲: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简介写作缘起(第1自然段)
(三)介绍景泰蓝制作的生产特点—手工操作(第17自然段)
本文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如:“第二步工作叫掐丝”、“要它结实,就得烧焊”、“随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先”、“然后”、“再”、“最后”等等。
本文过渡的特点是紧扣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很自然地把要说明的事物逐个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上述过渡性的词句,不仅起到了衔接作用,还有提示作用。由于恰当地使用了这些词句,使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二、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解说“繁笔”里头的道理的,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在铜胎上粘图画为什么要用“繁笔”呢?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一是“涂色料”的要求,只有用“繁笔”,图画各部分的颜色才能界限清楚,泾渭分明;二是由于“铜胎和颜色的膨胀率不同”,如果不用“繁笔”,色料的面积必然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三是采用“繁笔”,把面分成无数小块,不仅热胀冷缩都比较细致,还禁得起外力,打磨的时候,就不至于破裂、剥落。总体来说,作者是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和铜胎、色料的物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解说的。这样写,能开阔读者眼界,丰富读者知识,使读者了解景泰蓝不仅制作精细,工艺水平高,而且生产的过程和细部处理也是科学的,进而使人们看到我国手工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三、说说如果去掉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或词组,表达效果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1.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2.……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
3.……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
4.烧蓝工人……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
【答案】1.原句说明掐丝工人胸有成竹,艺高胆大,若去掉加点的词,就显示不出这些意思。
2.原句说明掐丝工人对工作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若去掉加点的词,就看不到他们这种工作精神了。
3.原句说明掐丝工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专心一志,刻苦钻研,若去掉加点的词组,就看不出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
4.原句说明烧蓝工人工作细心,一丝不苟,若去掉加点的词,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高 起 点 |
10月19日 | 10月20日 |
语文 | 外语 | |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
专 升 本 |
10月19日 | 10月20日 |
政治 | 专业课 | |
外语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