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
1.以上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自然地理划分的
【答案】C
【解析】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的人口分布、经济格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很明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显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答案】A
【解析】我们认为四类主体功能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因此,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同时也体现了各区域的差异性。
2016年经济日报报道:近年来,由于棉花成本持续上涨,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低下,我国农民植棉积极性不断降低,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下图示意我国三大棉花产地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中Ⅱ、Ⅲ区域比较,Ⅰ区域最显著的优势是( )。
A.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劳动力丰富
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B
【解析】I区域地处新疆地区,发展棉花生产的最大优势是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关于Ⅰ区域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科学的决策是( )。
A.扩大种植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
C.延长产业链
D.完善流通体系
【答案】A
【解析】I区域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因此不科学。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从I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答案】C
【解析】我们认为对比阶段I到阶段Ⅲ的三幅图可知,阶段Ⅲ相比阶段I,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小城镇、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6.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